建投读书会·东西汇流|上海城市体育休闲中的东西方元素

article/2025/4/20 0:31:01

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上海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万花筒。海纳百川,中外交融,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交融,共同塑造出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三季以“东西汇流”为主题,选题从“上海作为一座因河而生、连江入海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万花筒”出发,选取了音乐、电影、体育、建筑、戏剧、器物六大方面,与读者们共读上海城市基因中的生机勃勃与包容开阔。

本期为第三场,由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东方学者)、曾任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与艺术特聘教授董二为主讲。

前 言

这个题目令我感到耳目一新,我认为可以从中看到上海民国时代的一种深度。虽然我已经研究了二十余年“休闲”这个领域,但这个题目难度依然颇大。要拿出证据来佐证上海这座城市体育休闲中的东西汇流,并思考休闲体育在民国时代的发展与碰撞,以及产生的结果和未来方向。这无论是在产业界还是在学术界都属首次。

一、东西汇流中的近代上海特色体育休闲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休闲活动。比如武术,上海有资料可查的武术团体为14个。1914年,精武会在提篮桥修建了会舍。此外还有龙舟竞渡、龙狮运动、打麻将等。20世纪60年代,麻将在美国很流行,很多美国老人会打中国麻将,这都是早期的广东移民带到美国的。东西方休闲活动碰撞、融合后,现代上海有了江边的步道和现代的马拉松比赛,也孕育了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出现。以前休闲和体育是完完全全分开的,体育就是体育,而如今休闲和体育相互交织。因此请大家不要误以为我只是在讲体育话题,我是在讲上海人生活中的休闲和体育元素。上海自清末开始作为中国东西汇流的发源地和扩散地,其休闲、体育与旅游的发展路径会成为全世界城市的发展案例之一。

在上海地区的文献中溯源“休闲”一词。1884年,这个词首先出现在《字林西报》(英国人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创立的英文报纸North China Daily News)上,用的说法是entertainment,即娱乐活动。当时的英国皇家禁酒会举办了许多休闲活动,包括牧师演讲、唱歌、钢琴独奏、二重奏、阅读等,以帮助参与者自我管理、提升人生修养。

《字林西报》,本篇相关图片素材由董二为老师提供

外来群体到一个新地方生活,必须有居住地。这就涉及到空间的问题。没有空间就不会有休闲活动。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量外国人来沪生活和工作。闲暇时间,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做的事情,对上海有什么贡献?这是我们关注的事情。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最先留意的是空间。所以他们划定租界的时候,一定会留意领事馆、宗教场所,甚至墓地的位置。每个国家对墓地、对宗教场所的理解不同。日本的墓地就在居住社区旁边,美国的墓地可以在高速道的旁边。同时,外国人也不会忘记创造自己的休闲空间,用以进行唱歌、划船、高尔夫球等活动,这就催生出后来的公园、赛马道、体育馆等。

空间之外,还有两个维度。一是时间,当你有空间生活之后,需要时间去磨合、去考验空间对生活的影响;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的拆迁,社区休闲游憩设施的建造等。二是内涵,休闲的品质关乎到生活质量,提升生活质量是各个现代发达城市必不可少的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的休闲空间逐渐演变,城市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们从空间,时间和内涵去理解休闲,充分了解和消化民国时代的上海日常生活,会对正确把握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帮助。

(一)帆船文化的东西方碰撞

第一个展开介绍的上海休闲活动和水有关。在晚清时期,生活在上海一定离不开水,有水一定会有船,有了船就绕不过帆船。帆船文化的东西碰撞很有意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通过帆船;1848年上海开埠之后,贸易发展的载体同样是船,也就是船运。帆船是生活和文化的载体,最后衍生成为休闲方式。最早在《字林西报》可以查询到1867年12月27日对两艘帆船的报道:Eureka和Fearless两艘船比赛,从港务长的船舶出发,绕过吴淞的红浮标,然后返回。通过查找关于帆船的更多记录,可以发现有两个词很重要,一个叫Yacht,一个叫Regatta。根据当时的照片,我判断Yacht指帆船,Regatta指“帆船赛”或“划船比赛”。当时,上海的许多大学有西方背景,大学生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帆船,这是受到西方休闲和体育的影响。

外滩的帆船码头

早期的帆船比赛在《字林西报》上有相关报道。1868年10月31日,《字林西报》报道了英国、苏格兰、美国、德国各队,以及一个国际混合队参加国际划船比赛。这证实了帆船比赛在150年前已经出现在了中国,这样厚重的帆船文化值得挖掘和发扬。1870年3月31日,《字林西报》上也有对上海帆船俱乐部(Shanghai Yacht Club)比赛的报道。1908年4月23日,《字林西报》上写道:“到了1908年,上海帆船俱乐部已经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机构,使得帆船运动有望成为上海最重要的休闲活动之一。”

上海帆船俱乐部举办活动

在民国期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Shanghai lander,指的是1920年代住在上海的英国人。他们承认自己是上海人(Shanghai lander),认为自己是移民,不是过客,也就是在上海生老病死,不想回到自己文化溯源地。上海对他们来说,是家而不是暂时的居住地。他们在上海做不同的工作,给上海带来了赛马、板球、跑狗甚至打猎等休闲方式。

(二)跑马、跑狗与跑人

跑马、跑狗与跑人的“三跑”活动是上海独特的民国期间的休闲文化符号。

跑马,也叫赛马,完全是一个东西融合的项目。中国古代就有皇家赛马,“田忌赛马”的典故表明我国是世界开展赛马活动最早的国家之一。1846年(一说1850年),麟瑞洋行大班英国人霍格莱成立了“上海跑马总会”,并在今南京东路与北京东路之间,河南中路以西一带空地上建立跑马场。上图是当时跑马场的状态,下图中的建筑现在还在,但已经不用于跑马比赛了。

上海跑马总会旧址

跑狗的英文叫Greyhound race。民国期间上海有三大跑狗场,明园、申园还有逸园。1928年10月1日,逸园跑狗场正式开场,场内四周均设看台,能容纳两万余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除6条蛋形跑道外,还设有为赌客服务的旅馆、餐厅、舞厅、足球场、书场等。用现代话来讲,这是个休闲娱乐综合体。当时的上海已经可以把一般的跑狗活动融入到居民的休闲生活中了。但它有赌博的性质,因此也受到当时社会舆论的谴责。

第三种跑叫跑人,也就是回力球运动(Hai-Alai)。回力球是一种起源于西班牙和法国巴斯克地区的球类运动。“上海回力球场”建于1929年的法租界,带有赌博的性质。当时天津,澳门等地也有回力球运动。一开始,因为其动作具有美感和观赏性,加上赌博的刺激,所以回力球赛能够弥补夜生活的空虚,吸引了很多目光。但回力球场占地大,加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家都转而用扑克牌或机器赌博,回力球赛的观众从而越来越少。1949年以后,回力球赛在上海慢慢消失了。在美国,回力球也经历了相似的命运。2021年以后,美国的赌场也渐渐取消了回力球活动。

回力球运动画报

以上所提到的“三跑”体现了西方体育在上海这块土壤上生根发芽,并转化成休闲娱乐活动的过程。这些体育与休闲活动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蓬勃发展,有些黯然消失。

(三)溜冰

溜冰,也叫跑冰。我认为可以把它称作上海的第四跑。上海地处中国南方,不具备溜冰的条件。这里的溜冰实际上是溜旱冰。

20世纪20至30年代,《溜冰场》《凤舞银冰》等电影将溜冰运动推广到普通市民中间。上海也受此风尚影响,整个城市中流行起了溜冰。1879年《申报》就有上海开办溜冰场的报道,这座建在商场里的溜冰场叫做永安跑冰场,1939年5月的《永安月刊》称其为“上海唯一最完善高尚跑冰场,(内有)标准地板,标准跑鞋,特辟雅座,冷热饮品,特色西点,精美西菜”。1940年,永安跑冰场为了进一步提升溜冰运动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专门举办了全上海业余溜冰比赛。永安跑冰场使用的溜冰鞋多产自美国,这令美国人很骄傲,英文报纸和杂志多次以冰鞋在上海畅销而自豪。同时也说明当时上海的市场非常大。除了少爷小姐们如醉如痴地涌向溜冰场之外,小杂货店的学徒、剃头店里的小六子、弄堂口面摊上的小开也能在边道或没人的马路上过一下溜冰瘾。可以说,溜冰在中国变成了大众的休闲,没有贫富之间的差异。

永安跑冰室相关报道

有个可以说明当时溜冰有多么普及的例子。1939年,《良友》杂志上有一则对儿童跑冰表演的报道:口琴家石人望的儿子石中光三岁半就精通溜冰了。后来我发现杂志上这位儿童现在还健在,成为了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指挥系的教授,已经九十多岁了。也许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当时是个会溜冰的神童。

《良友》对跑冰儿童表演的报道

如今,轮滑已成为国内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内的一门课程甚至一项专业,还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国内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殊不知,它在150余年前就在上海得以开展,并且成为了一项受大众欢迎的休闲活动。

(四)打猎

打猎是如何出现在上海的?上海开埠之后,英国人带着自己的文化前来。他们认为打猎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于是就在江浙一带寻找合法打猎的机会。

1873年,上海的外国人社区出版了《运动家在华射击日记》(sportsman’s Diary for Shooting Trips in North-China),详细标明了打猎要怎么打,该打哪些鸟,在什么地点打等等。到了1920年,这群喜欢打猎的英国人突然意识到,如果继续打猎,会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生态产生很大影响。于是他们制定了限制打猎和皮货交易的规定,还给政府提了一些建议。这让他们摇身一变,成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的保护者。大家也可以继续思考或是研究这群“运动家”打猎的初衷和生态保护的初衷是什么。

二、公共休闲空间的历史演变

讲完单项活动后,我们以公园为例来看上海的公共休闲空间。现代城市公园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倡导城市公园。因此,1857年,纽约中央公园面世。开设公园的理念传播得很快。1868年起,上海也受其影响建立了多所公园,其中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和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并称四大公园。当时上海公租界一共有17个公园,法租界有6个。

晚清民国时期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公园分布图

我在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找到一张1897年黄浦公园的旧照。从地图上的英文注释来看:法租界的英文是French Concession,Concession可以翻译成(财产、土地等的)特许权或者许可使用权。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中的 settlement意为定居地,在英语的原意上也没有租用的意思。位于上海外滩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和外滩北端的黄浦公园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园,1890年到1928年间不对中国人开放。

在对公园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一些针对华人的规定和条款不可忽视。有两位中国现代史专家,一个是英国的Robert A. Bickers,另一个是美国的Jeffrey Wasserstrom,曾做过公共休闲空间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的相关研究。他们认为,显示牌上的辞令从“foreign community (外国人社区)”开始,经历了40多年的变化,从起初非常严格的规定到逐渐弱化,直至1928年之后对华人没有了任何约束。当然,1928年后,上海人需要买票进公园,这是另外的话题了。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的冲突与融合。二者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最终达成一种妥协。

1897年黄浦公园

公园里的告示牌

我们本场讲座所在的地方是北外滩,离虹口公园很近。1908年,《字林西报》曾报道说,“上海本地没有比虹口公园更受欢迎的去处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年轻人都聚集在那里享受自由和新鲜空气。在阳光下嬉戏和休息,或者在夏夜里呼吸最凉爽的空气。然而,不幸的是,这个漂亮的小游乐场正在变成‘肮脏的苦力’的聚集地,他们有时会占据所有可用的座位,完全将孩子们排除在外,而孩子们理应优先使用这些座位。”为什么这样说?举个例子,美国同时代也有这样的现象,纽约曼哈顿早期移民都在街上玩,产生了安全隐患,甚至危及儿童生命。在波士顿也有同样的现象,这是城市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插曲。在Joseph Lee的倡导下,Playground(儿童游乐场)的概念诞生了。因此当时英国人认为公园是给小孩子玩的,不能有“肮脏的苦力”出现。

《字林西报》对虹口公园的报道

对上海公共空间演变的研究,给了我们理解和思考历史的机会,也让我们看到历史解读的多样性与主观性。每个人有不同的视点,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历史。有些人注重它的起因,有些人注重它的过程,而有些人更关心它的结果。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视角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反映人们当时对事物的理解的角度和深浅,是无可厚非的。

讲了这么多单项休闲,怎能不讲真正的体育呢?发源于西方的各项体育活动,晚清和民国期间在上海生根发芽。例如,西方为上海带来了板球(cricket)。上海有记录的最早的板球比赛发生在1858年4月22日的虹口。1863年,上海运动事业基金董事会(Shanghai Recreation Fund)从跑马会买下第一座板球球场。如今,位于马会赛道中央的球场已成为南京路和江西路交汇处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此外,1941年《字林西报》的体育版报道了足球、篮球、排球、帆船、女子高尔夫球、女子曲棍球等运动。可见,其时上海的文化空间璀璨非常。

板球运动

《字林西报》对“CRICKET”的报道

《字林西报》体育版

当时的英文报纸也提到,上海的初中、高中和大学效仿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建有体育联盟。联盟举行各种比赛,并把体育比赛作为传统以传播和发扬。这些超前的现象,无疑反映了上海在民国期间就把体育嵌入了教育体系。这也是民国版“体教融合”的真实案例。

民国时代,和体育相关的刊物同样层出不穷。1935年12月21日,《上海体育》正式创刊,近代体育思想家程登科为其写了寄语。他提出,上海体育是全国体育的中心,易受资本主义的体育侵略。因此《上海体育》是国民的喉舌,是民族体育的源泉,是体育革命的先锋。他还希望,上海体育从此不是贵族体育的表率,不做体育侵略的酵素,不做选手运动的工厂。我认为,程登科在这篇文章的见解,对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也有启发。

《对<上海体育>的几点意见》

2024年奥运会、残奥会在巴黎隆重举办。一百年前,上海就证明了能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实力。从相关报道中可知,1915年5月,“中、日、菲律宾三国运动家择于(五月)十五号至二十二号在虹口靶子花园举行运动大会,有跑跳、泅泳(浮游)、足球、网球、妇女运动家脚踏车赛跑、童子军大操等节目。为上海自古以来未有之奇观”。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举办了不止一届,梁启超还曾为《第八届远东运动大会特刊》的封皮题字。

《第八届远东运动大会特刊》封面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影响

最后,我们来谈谈东西方元素碰撞与融合下的上海体育休闲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影响。本次讲座提到了上海现有的体育设施,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成就。我着重从《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引申出一些更深层的含义。《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体育实现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体育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市民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我认为,上海未来的重点在于展示其作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形象。

关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2023全球体育城市指数》从四个维度构成评价指标:体育历史与传统、体育赛事影响力、媒体传播力、职业体育影响力。最终位列排行榜前十的城市都具有三大特征:第一,经常举办或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赛事和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第二,职业体育高度发达,大多是国际顶级职业联赛的举办城市,且往往拥有国际知名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第三,体育媒体发达,重视体育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无论是伦敦、洛杉矶、纽约、还是东京,体育文化都经过百年以上的传承,最后上升到了休闲娱乐的新高度。例如,英国的足球、美国的棒球、日本的相扑……这些体育项目在历史发展中都与经济挂钩,即所谓的职业化。因此,我们在思考上海如何成为全球体育城市时,仍需回归清末至民国时代,深挖当时体育休闲的传承,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对标。

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对外来文化进行了吸收与转化。这一时期,上海不仅是中国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前沿,也是各种休闲娱乐和体育活动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平台。西方的休闲与体育文化在上海经历了引入、普及、融合,甚至有些活动消亡的过程。这些变化反映了上海对外来文化的独特适应能力及在其本土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展现了上海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独特地位。这种文化碰撞与融合不是简单的模仿或接受,而是上海市民对外来事物进行批判、改良并最终传承的过程。这种文化互动在全球其他城市中并不多见,因此上海的经验可以视为全球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独特而真实的案例。

今年巴黎奥运会将沙滩排球比赛安排在埃菲尔铁塔前,我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文旅体融合案例。观众坐在沙滩上观看排球,既能欣赏体育比赛,又能观赏埃菲尔铁塔,还能享受户外的真实感受。对法国人而言,虽然排球是美国的文化,但是将其比赛安排在本国的标志性建筑前,既升华了美国的沙滩排球,又宣传了法国的文旅,实现了双赢。法国人接受了这种奇特而有趣的方式,不仅没有损害本国的文化,而且还得到了全球对其创新能力的赞誉。作为国际对标,上海从民国时代就不断创新。我相信未来上海也会像巴黎一样,为世界提供创新的文化产品。

巴黎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

四、结论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筹划更好的发展。当今,上海作为世界大都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低生育率加剧了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多样性也在逐步增加,这些因素共同对城市的生活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休闲与体育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相应的调整和转型。在这种背景下,上海的休闲与体育发展随城市发展同步进行,面临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如何设计适合老年人的休闲与体育活动,以提升他们的健康程度和生活满意度,是未来的重要课题。解决方法可能包括:开设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公共空间、发展低强度的运动项目以及拓展社区服务等。

2.低生育率对青少年体育的影响: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如何保持和提升青少年对体育的参与度,将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可能需要通过更加创新和有吸引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3.人口多样化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对休闲和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这要求上海在发展体育和休闲项目时,用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态度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包容。

4.提升生活品质的综合考虑:在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如何将休闲与体育融入到更广泛的生活品质提升计划中,是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这可能涉及城市规划、旅游发展,公共政策、文化推广、就业需求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努力。

在这些挑战面前,休闲与体育活动的创新性和适应力将决定它们未来在上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利用这些活动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焦点。从晚清民国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休闲、 体育和旅游,是上海文化的根基。上海从治理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转型,对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人,都是一种挑战。

董二为讲座金句视频(01:59)
    责任编辑:黄晓峰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news.dtcms.com/article/RIeLfYvANL.shtml

    相关文章

    绿城中国5.39亿元竞得浙江台州住宅用地,刷新板块单价纪录

    4月16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宗住宅用地溢价成交。绿城中国旗下的台州绿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过5轮竞价,以5.3940亿元的总价竞得椒江区葭沚街道开发大道以北、学院路以东JJZ150-1005-01地块,溢价率0.75%,成交楼板价约17915元/平方米。出让文件显示,该地块规划为住宅和商…

    《素食者》的植物隐喻仍暗含“肉食”逻辑——多物种人类学视角的文本分析

    韩国小说《素食者》在其作者韩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再次成了大家阅读及讨论的焦点。这个故事围绕一位因想要成为植物而拒绝进食的女主角,形成了“植物vs动物”的二元隐喻结构,以植物来隐喻被压迫者、牺牲者和奉献者,以动物来隐喻索取者、压迫者、加害者等“肉食者”。一方…

    李公明︱一周书记:时代风雨中的……叛逆者在前行中

    《给青年叛逆者的信》,[美]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著,陈以侃译,云南人民出版社丨理想国,2023年9月版,224页,59.00元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 1949-2011)的《给青年叛逆者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2001;陈以侃译,…

    《素食者》的植物隐喻仍暗含“肉食”逻辑

    韩国小说《素食者》在其作者韩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再次成了大家阅读及讨论的焦点。这个故事围绕一位因想要成为植物而拒绝进食的女主角,形成了“植物vs动物”的二元隐喻结构,以植物来隐喻被压迫者、牺牲者和奉献者,以动物来隐喻索取者、压迫者、加害者等“肉食者”。一方…

    不做“正常”的囚徒

    【编者按】由三位媒体人张之琪、傅适野、冷建国发起的泛文化类播客节目“随机波动”摘选的播客访谈最近结集出版。其中有三篇有关女性写作者的访谈都谈到了“正常”这一话题,访谈对象分别是作家张悦然、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记者安小庆。她们探讨了女性在创作、生活和自我认同…

    马上评|“阿大葱油饼”回归,上海美食的人间烟火故事

    你还记得“阿大葱油饼”吗?曾经的沪上顶流小吃、初代网红“阿大葱油饼”又回来了。目前,位于石门二路的新门店正在装修中,只是这回“主理人”由创始人吴根存师傅,换成了他的儿子吴志勇。40年前,“阿大”吴根存开始摆摊卖葱油饼,因为用料扎实、做工细致、火候到位,葱够多…

    精致优雅:近代早期英国的“文明礼仪”

    对于任何有社会抱负的男男女女而言,了解上流社会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掌握优雅的餐桌礼仪。人们普遍认为,嘴里塞满食物、吃饭时吧唧嘴、舔盘子或在路边吃东西,都是粗俗之人的行为。12世纪,贝克尔斯的丹尼尔规定,和别人一起吃饭时,吐痰、咳嗽、擤鼻涕、舔手指或对着热…

    陈宝良:明清时期少林、武当两派的拳法

    在明清僧人群体中,无疑已经形成了一股尚武之风,亦即“禅武”精神。这可以从“僧家武艺”与僧人从戎两个方面加以论之。说及僧家武艺,显然有必要对少林派武艺加以适当地梳理与厘定。今人一说武林高手,必推少林、武当。毫无疑问,少林属于外家功夫,而武当则属于内家功夫,两…

    编年岂徒哉:《资治通鉴》中魏征26年的人生史

    《资治通鉴》是编年史巨著,不以历史人物为主要书写对象,和纪传体正史以人物传记为主的编纂方式差异明显,但无论那种,史书总要叙事,而事又离不开人,于是纪传体是“事在人中”,而编年体是“人在事中”,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一件件史事来塑造,他参与的历史事件越多,形象就会…

    美空军B-1B轰炸机抵达日本,执行战略威慑任务

    美B-1B轰炸机抵达日本,这是近年来美军罕见的军事动作。美军B-1B战略轰炸机 视觉中国 资料图据参考消息网16日报道,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官网消息报道称,美国一支B-1B“枪骑兵”轰炸机编队已经抵达日本三泽空军基地。消息显示,美空军数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于4月15日从得…

    业绩激活新消费,押中爆款哪吒IP的泛娱乐龙头卡游再冲港股IPO

    泛娱乐产品行业龙头已重启赴港上市的步伐,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4月14日晚间,卡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游”)再次向港交所递表,寻求在香港上市。据了解,该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泛娱乐产品公司之一,玩具,尤其是集换式卡牌,是其核心产品。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公…

    锦州4名少年偷手机89部还发视频炫耀,店主:贼抓了又放,手机向谁要

    “贼抓了却放了,警方说他们都是未成年人。可我被盗的其余40部手机还没追回,我该找谁讨要呢?”辽宁杨先生向记者求助说。杨先生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镇经营一家手机店,4月7日凌晨,一伙少年撬门进入店内盗走89部手机,由于均未满16岁,警方抓获嫌疑人后口头教育后释放。…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16日晚开始发生地磁暴,尚未结束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4月17日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4月16日20时-23时,发生大地磁暴,Kp=7.33;16日23时-17日2时,发生中等地磁暴,Kp=6.33;17日2时-5时,发生特大地磁暴,Kp=7.67。目前地磁暴事件尚未结束。责任编辑:伍智超图片编辑:沈轲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

    上海出台26项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公平竞争、融资支持等

    发布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4月17日上午,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表示,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在上海创新…

    4个“首”,江西这场大会将引爆“诗和远方”

    烟花点亮洪城夜空人世间最美妙的相遇,莫过于在花开的季节,遇见期待的美好。4月26日至27日,江西省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南昌隆重举办。这次大会,将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任务的一次盛会,也是江西文化和旅游的一次集中推介。一系列高端对话、商贸活动、文旅项目将…

    言短意长|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遭遇标题党

    前几天我刷微信公众号的时候,确实看到了《范冰冰获国际大奖》这个标题。但是由于我一向对娱乐新闻无感,就没有点进去看。这几天的新闻告诉我,这不是一则娱乐新闻,而是一个标题党。此范冰冰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非彼范冰冰。范冰冰教授 学院官网照片事件的传…

    广西京族人的“高跷捞虾”:以前老辈个个都会,现在展演收入赶得上真捕鱼

    4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了京族聚居的广西东兴市江平镇。在金滩海边向游客展示“高跷捞虾”的京族人苏海兵介绍,这种古老的渔业生产技能,全村只有7个人会,如今已成为一项自治区级非遗习俗,他展演高跷捞虾的收入,已经赶上了平时捕鱼所得。苏海兵和村民在展示高跷捕鱼。本…

    独家专访|阿来:人只活几十年,我得写点不一样的

    阿来,从来都是一个难以归类的作家。他出身藏族,用汉语写作。他的文字遍布于诗歌、小说、散文、剧作,他把目光望向了历史、现实、人文、地理,他带来了《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云中记》《去有风的旷野》《大河源》等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他是茅盾文学奖历史…

    眨眼间能完成10亿次存储,上海科研团队研制出超高速闪存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周鹏-刘春森团队通过构建准二维泊松模型在理论上,预测了超注入现象打破了现有存储速度的理论极限研制“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其擦写速度可提升至亚1纳秒。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快…

    是什么,坚定了外资企业“在浦东为世界”的决心?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外资企业对中国是否有信心?4月14日,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的聚氨酯减振元件(Cellasto)业务宣布,在上海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第二套装置,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今年3月底,奥的斯中国区总部迁至浦东前滩。奥的斯中国区总裁罗小莉称,随着城市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