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8日举行的2025“青年草坪”创新创业湃对首场活动上,道客网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齐彦、轻流科技创始人薄智元、皓元医药董事长郑保富三位嘉宾先后登上演讲台,分别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分享了自己对“开源精神”的理解。
什么是“开源”?这原本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将自己项目的代码放到网上,公开让所有人查看、修改和维护,其本质是共享知识,推动技术进步。而开源精神不仅关乎技术或代码,更强调创新、开放、协作、共享、自由的核心理念。
从苏州河的碧波到世博园的云影,浦江的浪花正在搬运创新的密码,而开源带来的能量,不仅仅是与机器人对话,千行百业将会因为开源而交融,这是深度协作、生态协同带来的澎湃智慧,也是“青年草坪”创办的初衷。三位演讲嘉宾眼里的“开源”是什么?他们对未来有怎样的展望与思考?我们分别和他们聊了聊。
4月18日,“青创齐聚世博行 同心筑梦引领区”青创上海—2025浦东徒步行活动在世博文化公园举行,由上海市工商联和澎湃新闻共同打造的2025“青年草坪”创新创业湃对同步启动。
在当天举行的首场“青年草坪”创新创业湃对演讲环节,闵行区大零号湾青创联会长、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轻流科技)创始人薄智元作了以“开源智造新范式:工业4.0的开放创新平台”为主题的演讲,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时代下传统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一些感想与思考。
在演讲中,薄智元首先分享了一组数据: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这个全球第一,来自中国工厂的实践:山东农机厂用上海开发者共享的算法,让轴承预警精度突破92%,广东电子厂重构开源质检系统,以1/5成本超越德国封闭方案。
“制造业的竞争逻辑,正从‘技术封锁’转向‘生态共建’。那就是技术普惠化、流程敏捷化、生态协同化。”他说,制造业的发展,不是靠某个巨头的技术垄断,而是千万工程师共享的代码、产线工人的实战经验、中小企业的灵活创新,共同浇筑出中国制造的蓬勃生命力。为此,他分享了一个关键词——“共生式进化”。
薄智元是一名“90后”,于2015年在上海交大读研时创办了轻流科技。这是一家专注于无代码系统搭建平台的公司,通过“拖、拉、拽”等简单操作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快速构建应用,用户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能完成系统的搭建、测试和发布,可大幅提升系统搭建和维护效率,降低数字化开发成本。
作为一名数字化领域高科技企业的从业者,为何会关注到与“工业智造”相关的主题?
“这其实和我的创业经历有关。”薄智元告诉记者,大四在外企实习时,他了解到无代码系统这种云端轻量级工具。在随后的调研中,他发现,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技术门槛高、数字化人才欠缺、成本较高等难题,不少工厂的生产线上,甚至依然通过纸质表格填报来进行管理。他希望自己能开发一种数字化产品,帮助他们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轻流科技已推出企业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近百个业务场景解决方案,付费客户数千家,覆盖制造、零售、互联网、能源等数十个行业。“尤其是对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说,通过无代码系统,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直接搭建起自己的智能化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薄智元说。
近年来,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工业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业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
在薄智元看来,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都有很好的技术基础和生产线,但如今却遇到了转型的难题。如果他们能与一些数字化创新企业进行合作,就能通过高科技产品的赋能,尽快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和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
“比如有一些传统产业的中小型企业,如果自己做自动化生产线等数字化转型,难度是比较高的。”他举例说,这时,建议可以首先尝试一些轻量级的人工智能应用(有些是免费的),先从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产生一定效果后,再去和一些AI创新应用类的高科技公司进行合作,进行更大规模地投入。
关于“共生式进化”,薄智元在公司入驻的大零号湾内也有深切感受。经过十年发展,大零号湾目前已经汇聚了4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园区会主动帮企业打通上下游,拓展业务合作,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对于他而言,园区内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企业,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客户和伙伴,而这些也正是更吸引他的地方。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全球已进入AI时代。展望未来,薄智元充满信心。“这些年的技术演进是比较快的,我们中国自己研发的一些技术包括国产大模型等,都很有突破性。”他说,轻流也逐渐从数字化服务商转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厂商,未来将结合最新技术,致力于不断降低传统产业的技术应用门槛,坚持在现有赛道领域继续去做突破。他同时希望,人工智能企业除了开发消费级应用之外,也多去看看产业级的需求,与更多传统产业场景进行合作,进一步助推二者的“共生式进化”。